当前位置:首页 > 分类11 > 正文

为什么要由贾雨村(而不是甄士隐)来归结《红楼梦》?

摘要: 为什么要由贾雨村(而不是甄士隐)来归结《红楼梦》?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感谢邀请!对于继写者而言,这是一种很保守很...

为什么要由贾雨村(而不是甄士隐)来归结《红楼梦》?

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

感谢邀请!

对于继写者而言,这是一种很保守很合理的写法。因为开头引篇的两个人物,甄士隐已经开悟成道,还剩一个“假语村言”演化成的“贾雨村”也应归于虚无才对。

本况本书还有一件事情没有交待,书中一开始就言明,曹雪芹于悼红轩中,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,纂成目录,分出章回。潜台词就是说,曹雪芹(故意反说)自己不是作者,只是拥有原稿的人,十年之前来来回回修补润色了许多次。

那么,显然就出来一个问题,既然不是曹雪芹写的,那么悼红轩中曹雪芹所增删五次的《石头记》是从哪里来的?或者是谁给他的?

所在,在结尾要有一个交待,贾雨村在开悟之后,指点在石上抄写的空空道人“你须待某年某月某日某时,到一个悼红轩中,有个曹雪芹先生。只说贾雨村言,托他如此如此。”

那么,交待此事的人只能是贾雨村,因为甄士隐已经完成了接引工作,到警幻仙子处交接对册,把文章开头的香菱事宜再做了断就无法再多行一事了。而空空道人做为故事的抄录者,是如何找到曹雪芹的呢?缺乏一个过渡和接引,恰好贾雨村在渡口睡着了,而且贾雨村又是经历这些事情的旁观者和见证者。至少是主要脉络的知情者。因此,在其他人都已经在警幻仙子中完成接引对册后,人世间知道此事的最佳人选唯有贾雨村。

他是唯一的过渡!

因此,空空道人,贾雨村,曹雪芹就联系到了一起。所以,此书的来源在文章的结尾就得到了完美的解释,或者形成了一个圆,所有事情回到开始的初始状态。

而且,曹雪芹在一开始就明示,贾雨村为假语村言,所以,结尾就让这个假语村言把石头记交给他本人。

在逻辑上形成了一个毫无瑕疵的圆!

其他网友观点

假语盛行,真言隐藏!

其他网友观点

谢邀,红楼梦的叙事结构是一个循环,开头既是结尾,结尾既是开头,我们读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这一点,否则就被作者骗了,让冢中人嘲笑我们后人痴。

红楼梦原作留存于世的有八十回,后面的章回已经遗失了,通行本后四十回是御用文人篡改而成,破坏了整部作品的大循环结构。按作品本身来说,遗失了故事结尾没有错,但就作品的叙事架构来说,遗失的只是整部故事的中间环节。

故事由甄士隐开始,由贾雨村结尾,是符合作品大循环构架的。甄士隐单名为“费”,“费”谐音为“废”,甄费(真废物)。从爱女英莲丢失,到最后败家舍业,处处体现出甄士隐,真真是个废物点心,指望一个废物能演义出什么传奇故事?甄士隐这个艺术形象,就是作者是讽刺那些假名士、真废物。

真(甄士隐)废物的退场是故事的结尾,假(贾雨村)名士登场又是故事的开始。故事开始就是甄贾(真假)难辨,甄士隐与贾雨村其实就是一个人,是人与事物的正反两面,即风月宝鉴的正反两面。整部作品就是围绕真假(甄贾)展开的,作品中每一件事都有正反两面,每一个人物都是善恶并存。

所以不能说是作者只安排了贾雨村,这一个艺术形象来归结了红楼梦,作者是由贾雨村与甄士隐正反两面的艺术形象,共同归结了红楼梦的结局。真假难辨、善恶并存、物极必反,是红楼梦的核心思想之一。甄士隐是风月宝鉴的正面,风流儒雅的假名士,贾雨村是风月宝鉴的背面,利欲熏心的真小人。

现实中每个人都是以甄士隐(善)的一面高调示人,把自己贾雨村(恶)的一面小心的隐藏起来。作者透过对人性的透析,揭示了人性与事物的本质。文人士大夫以清高自诩,但清高的目的是为了博取名望,博取名望的最终目的还是回归到“利”字上面,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“名利双收”,先有名而后才会有利,名人效应不就是如此吗?

封建礼教时代文人士大夫先博取“清誉”,与现代商业社会商品先打名气,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先有名而后取利,古时文人士大夫与如今的商界精英,都是深谙此道的。红楼梦作者揭示出一个道理,看事物要透过表象看本质,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

甄士隐得了英莲爱如生命,不就是贾雨村得了官印爱如珍宝?甄士隐丢了英莲,不正是贾雨村丢了官?甄士隐失去英莲而败家舍业,不正是贾雨村被罢免?真假(甄贾)的结局不都是白茫茫一片都不见?

各位看官,我们能说清贾雨村与甄士隐,谁是故事的开头,谁又是故事的结尾呢?

发表评论